如果現在看小程序排名,會(hui) 發現“班級小管家”一直在教育類小程序排行榜第 1 名和全行業(ye) 總排行榜第 2 名(僅(jin) 次於(yu) 拚多多)的位置。
在疫情期間,班級小管家每日新增用戶50w+,留存率50%+。目前用戶覆蓋國內(nei) 10w+教育機構、300w+老師自主使用,總用戶數3000w+。這個(ge) 用戶量,似乎是競爭(zheng) 者的2- 3 倍了。
見實找到這個(ge) 產(chan) 品的創始人,想不到的是,這個(ge) 產(chan) 品僅(jin) 是他在一家公司做程序猿時的練手之作——從(cong) 2018 年開始,和朋友們(men) 在業(ye) 餘(yu) 時間開發的產(chan) 品,沒有想到意外踩在微信生態的第二波紅利上,成為(wei) 千萬(wan) 級小程序的創始人。
之所以說是第二波,是因為(wei) 2013 年畢業(ye) 的他當時就已注冊(ce) 了公號,作為(wei) 第一批嚐鮮者,和視覺誌的沙小皮、十點讀書(shu) 的林少等大V在同一個(ge) 微信群裏交流,也靠廣告獲得了不菲收入。不過惋惜的是,那時小富即安的他也因此錯過了公號增長紅利,眼睜睜看著視覺誌、十點讀書(shu) 等大號絕塵而去。
當然,曾經對公號的理解和吃過的苦沒有白白浪費,同樣在小程序的增長中帶來了諸多幫助。
見實和班級小管家創始人一口氣聊了 150 分鍾,從(cong) 中或許能了解低調的團隊怎麽(me) 持續積累優(you) 勢,及在適當時機如何獲得高增長、高留存。對了,說低調的原因,是因為(wei) 這個(ge) 團隊還暫時不想公開自己的名字,因此對話中見實也隻以產(chan) 品名呈現對方。
好吧,讓我們(men) 回到聊天的現場,聽聽低調的創業(ye) 者是怎麽(me) 構建自己的增長方法論。如下,enjoy:
見實:你們(men) 現在排名第幾了?
班級小管家:準確點說,我們(men) 在教育品類的小程序中排名第一,在總榜中排名第二。但總榜排名不太準,我了解的情況是我們(men) 在全品類中排在十幾名,因為(wei) 有些團隊並沒有在阿拉丁參與(yu) 排行。
見實:用戶增長怎麽(me) 樣?
班級小管家:疫情嚴(yan) 重的時候,每天新用戶增長在50w以上,隨著疫情逐漸緩解,部分學校已經正式開學,導致整體(ti) 的增長量會(hui) 下滑到50w以下。
見實:裂變和留存呢?
班級小管家:我們(men) 80%的裂變都來自群分享。裂變的路徑有兩(liang) 個(ge) :第一,老師→老師的分享裂變;第二,老師→家長→老師的分享裂變。
一個(ge) 班級 30 名學生,大概有 60 個(ge) 家長,很可能就有 2 到 3 個(ge) 當老師的家長。某個(ge) 班主任用班級小管家分享作業(ye) 到學生家長群中,當老師的家長一定會(hui) 關(guan) 注,良好的體(ti) 驗驅使他們(men) 不僅(jin) 在自己的班級用,還會(hui) 不斷推薦給別的老師,指數級的網狀式裂變就是這麽(me) 開始的。
剛開始做班級小管家的時候,次日留存是60%左右,最近的留存率保持在45%-55%之間,原因是疫情的影響導致用戶暴增,同時用戶對產(chan) 品的功能和流程提出了更多急切的需求,很多地方還有待優(you) 化。
見實:哪個(ge) 數據最亮眼?
班級小管家:我們(men) 整體(ti) 留存比同類小程序高很多。
家校通這樣的工具一旦建立班級賬戶,並成功邀請了所有學生家長加入,如果不出意外問題就會(hui) 一直使用,並不是所謂的“用完即走”。
40%多的用戶都是通過下拉方式進入小程序,這說明他們(men) 都收藏或者直接搜索到了班級小管家,他們(men) 會(hui) 主動打開看一下老師發布的通知和作業(ye) 。
當然,這也要得益於(yu) 整個(ge) 微信生態用 2 年多時間,成功培養(yang) 出了用戶使用小程序的習(xi) 慣。
見實:圍繞留存都做過什麽(me) ?
班級小管家:前期我們(men) 搭建了自己的數據分析平台,每天觀察整個(ge) 漏鬥轉化情況,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,不斷優(you) 化迭代各個(ge) 環節,降低用戶流失率。
比如,從(cong) 創建班級到邀請所有學生家長加入,這個(ge) 過程中每一個(ge) 環節的操作流程的都有一定的流失率。班級完整率剛開始隻有15%左右,我們(men) 采取了三個(ge) 解決(jue) 方案:
1.通過push召回使用過但沒有成立班級的老師,主動提醒老師還有多少學生家長未加入;
2.如果老師還是不用,我們(men) 會(hui) 想辦法做回訪,了解老師的真實需求,為(wei) 此,我建立了自己的老師社群和論壇。
3.通過數據分析老師建立班級過程中遇到的阻礙,不斷縮短家長入班的流程和操作成本。比如,先拉人進班再用AI技術核準名單,防止老師手邊沒有名單而棄用。
總之,隻要班級完整建立起來,老師就會(hui) 一直使用我們(men) 的產(chan) 品。
見實:這些數據幫團隊建立或強化過什麽(me) 認知嗎?
班級小管家:我個(ge) 人比較相信精細化運營,用數據驅動業(ye) 務增長,目的是讓用戶順利完成每一步操作。
前期我們(men) 會(hui) 通過AB測試的方式迭代產(chan) 品功能和流程,但在疫情期間,每天都有海量的數據日誌,這導致我們(men) 的數據分析成本暴增,完全沒有精力去仔細分析數據。
我首先要讓服務器能扛得住用戶暴增帶來的係統壓力,這不是簡單的擴容服務器就可以解決(jue) 的,還會(hui) 涉及到數據庫瓶頸和係統架構等致命問題,處理起來非常複雜。
但後期我們(men) 還是會(hui) 完善升級數據分析平台,重新回到精細化運營的方向上。因為(wei) 雖然疫情讓教育信息化跨了很大一步,未來的增長很有可能會(hui) 放緩,通過數據多維度分析用戶行為(wei) 習(xi) 慣完善自己的產(chan) 品,才能更好的服務好現有的用戶。
見實:你們(men) 關(guan) 鍵數據有什麽(me) 階段變化嗎?
班級小管家:我的北極星指標有三個(ge) :1.每天新增的班級數,意味著新增量;2.老師發布作業(ye) 的次數,說明班級已經完整建立;3.學生家長提交做的次數,這意味著留存和日活。
前期班級的完整度很低,但疫情期間完整度很高,新創建的 100 個(ge) 班級中,80%在一天之內(nei) 就可以完整建立,這是以前做不到的。
見實:有沒有別人覺得特別好的增長方式,但你們(men) 覺得沒用的?
班級小管家:電商行業(ye) 利用利益驅動的方式做“拚團”和“砍一刀”的活動,在我們(men) 教育行業(ye) 並不好用。
我們(men) 的用戶邀請新老師建立班級得 100 積分,新班級每加入一個(ge) 學生得 50 積分,積分可以在積分商城中兌(dui) 換各種小禮物。但真正驅動老師分享的動力是產(chan) 品解決(jue) 了他們(men) 的教學問題,而不是為(wei) 了贏得積分。
因此,我們(men) 更關(guan) 注的是建立了多少完整的新班級,而不隻是新建班級數量和加入人數等虛榮指數。
見實:有什麽(me) 試錯過程嗎?
班級小管家:我們(men) 的創始團隊都是技術出身,很容易陷入鑽研技術攻關(guan) 的思維陷阱中,比如認為(wei) 某個(ge) 功能很牛逼,預期用的人會(hui) 很多,但做出來之後也沒幾個(ge) 人用,被用戶直接潑了冷水。
現在我們(men) 不會(hui) 花太多精力去做技術攻關(guan) ,而是首先保持基礎版本的穩定不出錯,提前通過內(nei) 測的方式去觀察用戶的使用意願到底強不強,再決(jue) 定是否花精力繼續完善。
新增功很簡單,真正難的是砍掉多餘(yu) 的功能。選擇也意味著放棄,每新增一個(ge) 功能,也是在阻礙別人用其他的功能,太過複雜用戶就不願意用了,所以我們(men) 在找一個(ge) 平衡點。
我希望自己的產(chan) 品功能是少而精的,能夠滿足大部分用戶的真實需求,操作簡單,不需要多餘(yu) 的操作成本。
見實:用戶有提過新需求嗎?
班級小管家:剛開始老師們(men) 隻想要一個(ge) 簡單的教輔工具,可以打卡和交作業(ye) 就行。
但現在他們(men) 更需要一個(ge) 很具體(ti) 的評價(jia) 體(ti) 係,去觀察學生一個(ge) 月交了幾次作業(ye) ,根據表現給學生發小紅之類的獎勵。
另外,老師們(men) 希望直接在線完整作業(ye) 的批改工作,實現教學工作的完全在線化操作。
見實:用戶有沒有明顯跳出或者流失的階段?
班級小管家:有,主要有三種:
1.係統宕機,會(hui) 導致用戶流失;
2.學校開學時用戶可能會(hui) 跳出,因為(wei) 老師和學生可以麵對麵溝通了。疫情之前,新增數據最好的時候是寒暑假期間,每天至少可以漲2- 3 萬(wan) 用戶,因為(wei) 老師需要通過班級小管家去讓學生打卡和交作業(ye) ;
3.從(cong) 六年級到初一這種肯定就會(hui) 流失,因為(wei) 班級換老師了,老師才是決(jue) 定是否使用我們(men) 產(chan) 品的核心決(jue) 策者。所以,我們(men) 平時都會(hui) 第一時間傾(qing) 聽老師的建議。
見實:你怎麽(me) 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?
我一直想解決(jue) 的都是用戶最核心的需求。剛開始我們(men) 做了很多雞肋的功能,後來開始反思產(chan) 品的切入場景應該是什麽(me) ?
老師原來在群裏發作業(ye) 會(hui) @所有人的信息很容易被覆蓋,家長提交作業(ye) 也會(hui) 導致刷屏,統計起來很麻煩,沒有工具可以幫他們(men) 做統計和分析。同時,緩存太多圖片和視頻也會(hui) 讓老師的手機越來越卡頓。
因此,在整個(ge) 流程中,我們(men) 關(guan) 注的核心問題隻有一個(ge) :幫助老師提升教學管理工作中每個(ge) 環節的效率。
這是一個(ge) 單點突破的過程,先做好老師的教學工具,隨後加入交班費等滿足更多教學場景的新功能,讓老師的在線教學形成完整閉環。
見實:為(wei) 什麽(me) 你們(men) 疫情中做到了最大?
班級小管家: 我確實反思過這個(ge) 問題:
1.剛開始時候,我們(men) 的增長比別人要更快一些,導致高速增長後的體(ti) 量是他們(men) 的兩(liang) 三倍;
2.疫情對我們(men) 來說是一個(ge) 機遇,讓我們(men) 的用戶量飛速增長;
3.我們(men) 正好選擇了微信平台,我們(men) 的用戶主要是老師和家長,如果換成qq平台,可能就不會(hui) 有這樣的增長;
4.從(cong) 時代發展來講,我們(men) 可能是踩中了教學信息化的一個(ge) 節奏點,在正確的時間做了這件恰到好處的事情。
見實:在收入方麵,除了廣告還有別的探索方向?
班級小管家:我們(men) 現在接廣告會(hui) 比之前更加慎重,盡量不去傷(shang) 害到用戶的使用體(ti) 驗。我還想做內(nei) 容,比如做課件、題庫和試卷之類,通過內(nei) 容去建立自己的品牌。
微信生態很有意思,每一端都可能成為(wei) 傳(chuan) 統行業(ye) 的替代者。我是 13 年第一波做公眾(zhong) 號的,之前跟視覺誌的負責人都在一個(ge) 交流群中,他們(men) 走的是精品路線,收獲了千萬(wan) 用戶的信任,他們(men) 成功代替了《讀者》和《知音》這類雜誌。而我們(men) 代替的可能是傳(chuan) 統的線下教學工具。
見實:行業(ye) 迭代這麽(me) 快,有害怕什麽(me) 嗎?
班級小管家:我主要最害怕兩(liang) 點:第一點國家層麵的政策變化;第二是微信生態的政策變動。這兩(liang) 個(ge) 層麵的小變動都可能會(hui) 讓我們(men) 的產(chan) 品遭受很大的打擊。
見實:很多平台也在做類似的產(chan) 品,會(hui) 擔心嗎?
班級小管家:我覺得他們(men) 還有機會(hui) ,但想超越我們(men) 並不容易。因為(wei) 用戶的班級架構已經在我們(men) 的產(chan) 品中基本建立完畢。
如果我們(men) 不出現大問題,其他產(chan) 品很難去撬動我們(men) 的用戶去使用他們(men) 的產(chan) 品。而且,疫情的這種機遇也是百年一遇,他們(men) 很難在兩(liang) 個(ge) 月的時間裏做個(ge) 這麽(me) 大體(ti) 量的急速增長。
在線教育在疫情期間的用戶增長是往常好幾年的量,這其實消耗的未來幾年的用戶增長量,後期還是在考驗公司精細化運營的能力,即如何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還能做好變現。
見實:未來有哪些規劃?
班級小管家:第一,我們(men) 要堅定不移的做好工具性產(chan) 品,滿足老師的核心教學需求。簡單的才是最好的,從(cong) 用戶需求出發,砍掉雞肋功能,在重複試錯的過程中,不斷迭代和修正自己的功能。
第二,短期的目標是做增長,而不是著急去變現。雖然我們(men) 在同品類產(chan) 品中排名第一,但教育市場的增長空間還有很大,我們(men) 隻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。
第三,我們(men) 會(hui) 為(wei) 未來的發展製定更加詳細的發展計劃,比如年度目標、完成目標的途徑、需要花費的時間和金錢等。之前是埋頭往前衝(chong) ,現在會(hui) 通過目標進行反推。說白了,我對自己做的事情有了更多的評估維度。